政務(wù)微信
和林信訪
和林格爾當?shù)氐耐嫠噧河腥^,一是高蹺高,二是車燈花,三是船燈飄。
高蹺表演之前,先是由嗩吶吹上一通,接著在鑼鼓的伴奏之下,高蹺隊便登場,走八字、扭蒜辮、卷白菜、蛇盤九顆蛋等,隊形變幻多樣,雜而不亂,將近一米高的高蹺使得這些身著彩服、代表不同角色的人等顯得愈加高大,生、旦、凈、末、丑各司其職,手中的紙鞭、刀槍等道具凌空飛舞,令人眼花繚亂。當然,也有的高蹺隊扮演西游記或三國演義里的角色進行表演。新店子鎮(zhèn)前、后水泉村的高蹺在當?shù)靥貏e有名,主要是這兩個小村莊有幾位踩高蹺的高手,他們不僅耍得一手好紙鞭,而且踩著高蹺還能表演翻跟頭、放八岔等高難動作,把人與高蹺、人與紙鞭演繹得精彩絕倫。
船燈和車燈上場的時候需要嗩吶與鑼鼓配合,如果院子太小可以只上船燈或車燈。演奏《逛花燈》《醉船燈》,燈車有引車的姑娘、坐車的小伙或姑娘,后面有推車的,有時還跟著“落毛”二小子(“落毛”民間意為不要報酬白干活的人),船燈則由開船的、兩位坐船的小伙子,外加一位跟船二小子組成。車燈、船燈表演大抵也是繞場走、走八字等形式,引車的姑娘手持彩扇,體態(tài)輕盈,坐車的則架著車燈,緊跟引車的姑娘。船燈在老艄公和船槳的引領(lǐng)下,繞著場子轉(zhuǎn),船體在兩個小伙子幾乎一致的動作下,輕飄飄如同真的行進在水面上,而圍在船的下裙上面,則畫著清水波紋激起的浪花,與平穩(wěn)地坐在船里的小伙子形成一體,到了轉(zhuǎn)彎處船身微微傾斜。行進之中船會擱淺,老艄公前邊撬、后面推,左扛扛、右扛扛,似在用力地使船行動起來。此時的嗩吶也變得更加活潑、俏皮,或慢或快、或急或緩,與艄公與船燈配合得天衣無縫,令人叫絕。新店子鎮(zhèn)黑石兔村有位民間藝人,表演的老艄公尤其令人叫絕,他手中一支船槳,頭戴一頂草帽,胸前一綹長髯,其臺步表演獨樹一幟,可謂渾河槽劃船第一高手。只見得,隨著嗩吶鑼鼓聲響起,老王起槳,船隨槳動,甩大圈,轉(zhuǎn)八字,老王船前、船后操槳導(dǎo)引,時而搖頭晃腦,時而甩須跨步,時而搖槳劃水,時而背槳揮臂,時而踢槳上肩,時而順水順船,時而逆向?qū)б?,真可謂隨心所欲,行云流水,夸張有致,飄逸灑脫。而坐船者則與老艄公王財緊密配合,老艄公的一舉一動、一步一漿,都成為坐船者的行動指南。
旱板車由引車、拉車、坐車、推車等幾人組成,三根木棍扎成一個三腳架,再圍上下裙即可,通常為一家三口或四口,道具、服裝往往就地取材,甚或反穿皮襖,抹上口紅、涂著紅臉、扎上頭發(fā),使扮相更加靠近丑角。在嗩吶或鑼鼓伴奏下,表演者扭得千姿百態(tài)、前仰后合;有時無伴奏,由場上幾人現(xiàn)場編演一段對白故事,真情演繹,有葷有素,或打情罵俏,或你吹我捧,或此抑彼揚、插科打諢,令人捧腹不已。城關(guān)鎮(zhèn)、新店子鎮(zhèn)均有表演旱板車的民間高手,他們幾乎沒有劇本,現(xiàn)編現(xiàn)演,無論是臺步還是臺詞,無論是情節(jié)還是細節(jié),都能做到即興表演,令人稱奇。
末了,高蹺隊在主人的要求下還會表演幾段“摞份子”,大抵如“三句半”之類,通常是一人領(lǐng)唱,眾人附唱,也都是稱頌吉祥如意或喜慶玩笑的內(nèi)容,這方面新店子鎮(zhèn)、羊群溝、黑老窯鄉(xiāng)等地一些村莊多有這方面的高手,他們能夠做到即興編詞演唱,見到什么唱什么。如“旺火不忘加上(呀)柴,我把那秧歌往上排。這一班子秧歌該誰來(呀)?拉車的老板你扭上來?!庇秩纭熬G水青山一道洼,山頂上有個叫螞蚱。刮風下雨它不叫,陽坡一高叫喳喳?!痹偃纭案吒呱缴弦蝗貉颍诤宀轀I汪汪,我問羊兒因何淚,前怕刀子后怕狼?!?/p>
此外,舊時,和林格爾縣農(nóng)村普遍流行秧歌調(diào),大抵為山西朔州的秧歌調(diào),除了平時演出外,元宵節(jié)成為秧歌表演的重要時刻。比如新店子鎮(zhèn)前水泉、后水泉等村,有民間藝人根據(jù)清末殆谷清理丈放殺虎口驛站地從而引發(fā)東鄉(xiāng)六十三村農(nóng)民激烈反抗為素材,創(chuàng)作了長篇秧歌曲目《放地》,每到正月十五便逐村逐戶演唱,往往演唱者如泣如訴,聽唱者如癡如醉。據(jù)說,這部《放地》秧歌常常連著幾個村都唱不完。這種秧歌往往兩三人演唱,配合以鑼鼓,擅演者有時把院落當作舞臺,把演唱與舞臺表演結(jié)合起來,從而吸引了眾人圍觀。但朔州秧歌及其劇目《放地》,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步消失了。此外,許多村鎮(zhèn)還會表演跑驢、二鬼摔跤、舞獅子、舞龍、大頭寶寶等,有的為單獨演出,也有的與跑旱船、扭秧歌等混合表演,并隨著鑼鼓的輕重緩急而變化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主辦單位: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(wǎng)站標識碼:1501230002 網(wǎng)站支持IPv6
聯(lián)系電話:0471-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-1 蒙公網(wǎng)安備15012302000166號
聯(lián)系地址:內(nèi)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(guān)鎮(zhèn)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(tǒng)計查詢
(Mac用戶使用Command+S保存)
和林格爾當?shù)氐耐嫠噧河腥^,一是高蹺高,二是車燈花,三是船燈飄。
高蹺表演之前,先是由嗩吶吹上一通,接著在鑼鼓的伴奏之下,高蹺隊便登場,走八字、扭蒜辮、卷白菜、蛇盤九顆蛋等,隊形變幻多樣,雜而不亂,將近一米高的高蹺使得這些身著彩服、代表不同角色的人等顯得愈加高大,生、旦、凈、末、丑各司其職,手中的紙鞭、刀槍等道具凌空飛舞,令人眼花繚亂。當然,也有的高蹺隊扮演西游記或三國演義里的角色進行表演。新店子鎮(zhèn)前、后水泉村的高蹺在當?shù)靥貏e有名,主要是這兩個小村莊有幾位踩高蹺的高手,他們不僅耍得一手好紙鞭,而且踩著高蹺還能表演翻跟頭、放八岔等高難動作,把人與高蹺、人與紙鞭演繹得精彩絕倫。
船燈和車燈上場的時候需要嗩吶與鑼鼓配合,如果院子太小可以只上船燈或車燈。演奏《逛花燈》《醉船燈》,燈車有引車的姑娘、坐車的小伙或姑娘,后面有推車的,有時還跟著“落毛”二小子(“落毛”民間意為不要報酬白干活的人),船燈則由開船的、兩位坐船的小伙子,外加一位跟船二小子組成。車燈、船燈表演大抵也是繞場走、走八字等形式,引車的姑娘手持彩扇,體態(tài)輕盈,坐車的則架著車燈,緊跟引車的姑娘。船燈在老艄公和船槳的引領(lǐng)下,繞著場子轉(zhuǎn),船體在兩個小伙子幾乎一致的動作下,輕飄飄如同真的行進在水面上,而圍在船的下裙上面,則畫著清水波紋激起的浪花,與平穩(wěn)地坐在船里的小伙子形成一體,到了轉(zhuǎn)彎處船身微微傾斜。行進之中船會擱淺,老艄公前邊撬、后面推,左扛扛、右扛扛,似在用力地使船行動起來。此時的嗩吶也變得更加活潑、俏皮,或慢或快、或急或緩,與艄公與船燈配合得天衣無縫,令人叫絕。新店子鎮(zhèn)黑石兔村有位民間藝人,表演的老艄公尤其令人叫絕,他手中一支船槳,頭戴一頂草帽,胸前一綹長髯,其臺步表演獨樹一幟,可謂渾河槽劃船第一高手。只見得,隨著嗩吶鑼鼓聲響起,老王起槳,船隨槳動,甩大圈,轉(zhuǎn)八字,老王船前、船后操槳導(dǎo)引,時而搖頭晃腦,時而甩須跨步,時而搖槳劃水,時而背槳揮臂,時而踢槳上肩,時而順水順船,時而逆向?qū)б婵芍^隨心所欲,行云流水,夸張有致,飄逸灑脫。而坐船者則與老艄公王財緊密配合,老艄公的一舉一動、一步一漿,都成為坐船者的行動指南。
旱板車由引車、拉車、坐車、推車等幾人組成,三根木棍扎成一個三腳架,再圍上下裙即可,通常為一家三口或四口,道具、服裝往往就地取材,甚或反穿皮襖,抹上口紅、涂著紅臉、扎上頭發(fā),使扮相更加靠近丑角。在嗩吶或鑼鼓伴奏下,表演者扭得千姿百態(tài)、前仰后合;有時無伴奏,由場上幾人現(xiàn)場編演一段對白故事,真情演繹,有葷有素,或打情罵俏,或你吹我捧,或此抑彼揚、插科打諢,令人捧腹不已。城關(guān)鎮(zhèn)、新店子鎮(zhèn)均有表演旱板車的民間高手,他們幾乎沒有劇本,現(xiàn)編現(xiàn)演,無論是臺步還是臺詞,無論是情節(jié)還是細節(jié),都能做到即興表演,令人稱奇。
末了,高蹺隊在主人的要求下還會表演幾段“摞份子”,大抵如“三句半”之類,通常是一人領(lǐng)唱,眾人附唱,也都是稱頌吉祥如意或喜慶玩笑的內(nèi)容,這方面新店子鎮(zhèn)、羊群溝、黑老窯鄉(xiāng)等地一些村莊多有這方面的高手,他們能夠做到即興編詞演唱,見到什么唱什么。如“旺火不忘加上(呀)柴,我把那秧歌往上排。這一班子秧歌該誰來(呀)?拉車的老板你扭上來?!庇秩纭熬G水青山一道洼,山頂上有個叫螞蚱。刮風下雨它不叫,陽坡一高叫喳喳。”再如“高高山上一群羊,口含清草淚汪汪,我問羊兒因何淚,前怕刀子后怕狼。”
此外,舊時,和林格爾縣農(nóng)村普遍流行秧歌調(diào),大抵為山西朔州的秧歌調(diào),除了平時演出外,元宵節(jié)成為秧歌表演的重要時刻。比如新店子鎮(zhèn)前水泉、后水泉等村,有民間藝人根據(jù)清末殆谷清理丈放殺虎口驛站地從而引發(fā)東鄉(xiāng)六十三村農(nóng)民激烈反抗為素材,創(chuàng)作了長篇秧歌曲目《放地》,每到正月十五便逐村逐戶演唱,往往演唱者如泣如訴,聽唱者如癡如醉。據(jù)說,這部《放地》秧歌常常連著幾個村都唱不完。這種秧歌往往兩三人演唱,配合以鑼鼓,擅演者有時把院落當作舞臺,把演唱與舞臺表演結(jié)合起來,從而吸引了眾人圍觀。但朔州秧歌及其劇目《放地》,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步消失了。此外,許多村鎮(zhèn)還會表演跑驢、二鬼摔跤、舞獅子、舞龍、大頭寶寶等,有的為單獨演出,也有的與跑旱船、扭秧歌等混合表演,并隨著鑼鼓的輕重緩急而變化。